本报记者 郭锦辉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3.6%,指数两连升至2020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点。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9月份CBMI继续上升,表明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稳中向好的特点进一步显现。专家预计,未来国内大宗商品供需有望进入稳定增长通道,同时也需要加强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风险防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大宗商品市场研究室主任刘志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9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上升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分项指数中,反映市场需求的大宗商品销售指数为105.4%,较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是拉动大宗商品指数上升的主要力量;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为99.6%,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反映大宗商品库存压力有所降低。
“指数变动趋势表明我国大宗商品需求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各项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加快落地,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市场信心明显好转,加之传统需求旺季来临,下游行业和终端用户积极备货,带动销售增长、库存回落。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成品油和汽车销售量较上月明显增长,相关品种是带动大宗商品指数上升的重要力量。”刘志成说。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大宗商品领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张念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9月份,随着我国陆续出台各项扩内需、减税费、稳增长经济政策及其效应不断累积,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整体上看,国内有色金属工业运行平稳,市场景气程度不断提升。
张念列举了一些金属品种的市场表现。例如,在铜市场方面,由于美国能源价格上涨,失业率上升,汽车行业工人罢工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等影响,9月份国际铜价呈弱势运行,多数时间处于下滑态势,虽然月末有较好回弹,但整体重心仍有下移。国内盘沪铜价格走势与外盘基本一致。
与铜市场不同,9月份国际铝价呈现震荡上行的局面。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新回到扩张区间,显示经济恢复态势趋好。9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铝收于2350美元/吨,环比上涨6.7%。国内9月沪铜主力合约收盘于19445元/吨,较8月末上涨2.4%。
铅锌市场的运行呈现基本平稳的趋势。9月份国际铅价月底均价环比高于8月,国内铅价基本与此类似。9月份锌价涨跌幅比较明显,当月LME三个月期锌月均价2512美元/吨,月均价环比上涨4.5%,同比下跌19.1%。国内锌价主力合约均价21593元/吨,环比上涨4.8%,但同比下跌11.2%。
不过,与基本金属不同的是,碳酸锂市场表现并不理想。9月份,国内碳酸锂价格维持下行趋势,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分别为18.26万元/吨和19.28万元/吨,环比分别下跌22.4%和22.6%,同比分别下跌62.3%和61.4%。在张念看来,9月份国内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主要是由于国内动力端和储能端电芯企业等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所致。
张念表示,总体来说,国内有色金属的市场行情好于国际市场,国内有色金属市场未来有望继续维持向好局面。
“中国大宗商品指数继续上升,反映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在进一步好转,释放了积极的市场信号,有利于带动市场信心进一步回暖。同时,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供需两旺,有利于促进经济循环畅通,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回暖也有利于带动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回升。”刘志成说。
刘志成预计,下一步,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企业信心进一步回暖,大宗商品供需有望进入稳定增长通道。但考虑到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全球流动性前景仍不明朗,加之巴以冲突再次爆发,地缘政治风险有所显现,大宗商品市场仍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需加强市场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