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波长光电: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上市保荐书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
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保荐书
深圳证券交易所:
作为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公司”、“波长光电”)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保荐代表人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严格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和行业自律规范出具上市保荐书,并保证所出具文件真实、准确、完整。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行人基本情况
(一)发行人概况
发行人名称: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工业集中区
有限公司设立日期:2008年 12月 24日
股份公司设立日期:2014年 5月 15日
注册资本:8,678.80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吴玉堂
联系方式:025-52657118
经营范围:光机电产品和激光产品及配件的研发、生产、组装、销售;计算机软件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一类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发行人的主营业务、核心技术和研发水平
1、发行人的主营业务
发行人是国内精密光学元件、组件的主要供应商,长期专注于服务工业激光加工和红外热成像领域,提供各类光学设备、光学设计以及光学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走自主研发与吸收创新相结合的研发之路,深化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先进制造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所的技术合作,实现全球范围内科研资源高效整合;公司重视研发人才引进,拥有一批浙江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等光学领域优秀科研院所为背景的创新研发团队,截至报告期末研发团队中直接从事科研开发的技术人员有 73人,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13.83%。公司已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截至 2023年 3月 31日,拥有各项专利 95项,其中发明专利 26项,拥有与核心工艺相关软件著作权 10项。通过自主研发,公司掌握了“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制备”、“高功率激光镜头制造技术”、“红外分级变焦和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深厚的技术储备。
发行人的主要产品覆盖紫外、可见和近、中、远红外的波长范围,主要包括激光光学和红外光学的元件、组件系列以及光学设计与检测系列。公司的产品生产能力覆盖晶体材料生长、切割、研磨、抛光、镀膜、装配、检测整套工艺流程,作为下游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产品能够应用于多个科技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工业激光加工中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智能手机与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显示面板与半导体等,红外热成像中的刑侦救援、温度监测、安防监控等。
报告 IPG ,在 艺优 行业 作用 2、 (1 发行 学行 位; ,推 了研 发行 | 内发行人主要客 帕奇等行业内众多 业内赢得良好口 ,加大生产投资, 重要成员,对我国 行人的核心技术和 发行人主要产品及 的核心技术主要 ,努力提升自身 极配合激光制造 壮大新兴装备制 中心及全球技术 现有的核心技术 | 包括大族激光、华工科技 名大型企业,公司与上 。多年来,公司以客户为 过多年的发展,发行人已 光制造产业与红外热成 发水平 务的核心技术 源于自主研发。公司自成 光学设计、研发、生产能 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响应 业,促进激光与红外制造 务中心,提升技术研发与 体情况如下: | 高德红外、 企业建立了 向,持续进 为国内精 产业的发展 起,专注激 并在行业内 中国制造 转型升级。 新能力。 |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 来源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光学薄膜 的设计与 制备 | 自主 研发 | 主要分为两类:激光 薄膜与红外薄膜。高 功率激光膜的波长 范围囊括了紫外波 段﹑可见光波段﹑ 近红外与中远红外 波段,包括增透膜﹑ | 在增透膜方面,表面光洁度 水平可达到 S/D=20/10,镀膜 透过率 Tvag> 99.8%@10600nm或 9400nm 或者 1064nm等,在 1064nm 波段的激光损伤阈值已经达 到 10ns脉宽时的 40J/cm^2 | 应用于激光 扩束镜﹑反 射镜、准直 镜﹑激光扫 描镜头和各 类红外镜头 的镀膜加工 | 本项核心技术对应 4 项发明专利、8项实 用新型专利。具体如 下: 发明专利: 1、一种红外璃 GASIR1增透膜及其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 来源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高反膜﹑分光膜﹑ 滤光膜﹑偏振和消 偏振膜﹑衰减膜﹑ 保护膜等,其中增透 膜在 1064纳米波段 的激光损伤阈值已 经达到 10ns脉宽时 的 40J/cm^2和 6ps 脉宽 1MHZ时的 12 J/cm^2,处于国内外 先进水平;红外薄膜 中硫系红外玻璃的 宽带增透膜和 DLC 膜申请了专利并实 现量产,成功设计制 作了可见光和中远 红外的多波段增透 膜 | 和 6ps脉宽 1MHZ时的 12 J/cm^2; 在反射膜方面,表面光洁度 水平可达到 S/D=20/10,镀膜 反射膜 Rave> 99.8%@355nm或 1064nm或 532nm或 1550nm等; 在部分反射膜上,除了达到 客户的不同反射要求外,实 际应用上比如CO2激光管输 出镜,可承受 300℃以上高 温的长时间使用; 在保护膜上,9400nm或 10600nm波段,研制出类金 刚石保护膜,在不影响激光 波段的使用性能上,很大程 度的提升了膜层的耐磨性, 耐磨强度达到 GB/T 26331-2010 4.9.2的等级 3; 在红外元件上,如硫系玻璃 上 DLC膜 (Tvag≥92%@8-12um)和 HD膜 (Tvag≥94.5%@8-12um),以 及在锗上镀 HD膜 (Tvag≥95%@8-12um),硅 增透膜 (Rvag≤0.3%@3-5um) | 制备方法 [ZL201410816909.4] 2、一种以硫系红外 玻璃为基底的增透 DLC膜及其制备方 法 [ZL201710570521.4] 3、一种基于碳化硅 基底的 CO2反射膜 及其制备方法 [ZL202010322207.6] 4、一种紫外波段超 低吸收双面增透膜 及其制备方法 [ZL202110141966.7]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镀覆在红外 玻璃上的增透膜 [ZL201620632323.7] 2、一种近红外到中 红外宽带增透膜 [ZL201720849078.X] 3、一种三波段激光 增透膜 [ZL201920499480.9] 4、一种皮秒激光高 功率增透膜 [ZL201920499410.3] 5、一种耐高温的 CO2激光增透膜 [ZL201920499500.2] 6、一种 266纳米高 功率激光增透膜 [ZL202120292990.6] 7、一种二氧化碳激 光超硬膜 [ZL202121871397.3] 8、一种超低吸收的 CO2激光双面增透 膜 [ZL202220151927.5] | |||
高功率激 光镜头制 造技术 | 自主 研发 | 公司的高功率激光 镜头制造技术,主要 包括光学设计、光学 加工和镀膜技术,在 光学设计上消除内 反射点、采用无应力 结构设计及装配工 | 镜片粗糙度<0.5nm,装配后 镜片面型优于 1/4λ,镜片表 面质量 10/5,整体中心偏< 1′,损伤阈值> 40J/cm2@10ns,1Hz,1064nm | 应用于高功 率光纤激光 聚焦镜、皮 秒飞秒激光 器中的激光 镜头 | 本项核心技术对应 2 项发明专利、5项实 用新型专利,具体如 下: 发明专利: 1、一种基于碳化硅 基底的 CO2反射膜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 来源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艺,加工方面采用超 光滑加工工艺、处理 好亚表面损伤,镀膜 方面采用高功率膜 系,从而使得高功率 激光镜头能更好地 散热,解决其应用中 发生的温飘和激光 损伤问题。该技术可 以在使用高功率纳 秒激光器以及超快 激光的应用 | 及其制备方法 [ZL202010322207.6] 2、一种紫外波段超 低吸收双面增透膜 及其制备方法 [ZL202110141966.7]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皮秒激光高 功率增透膜 [ZL201920499410.3] 2、一种耐高温的 CO2激光增透膜 [ZL201920499500.2] 3、一种无应力激光 光学系统安装结构 及安装工具 [ZL201921093463.1] 4、一种 266纳米高 功率激光增透膜 [ZL202120292990.6] 5、一种超低吸收的 CO2激光双面增透 膜 [ZL202220151927.5] | ||||
激光光束 整形设计 与制造技 术 | 自主 研发 | 该技术是利用非球 面透镜系统对光束 进行整形,根据光束 应用选择光束照度 剖面,考虑透镜有限 孔径尺寸引起的衍 射效应,采用折射非 球面整形设计。将输 入复振幅分布光束 经过光学系统调制, 变换成输出平面均 匀光束的复振幅分 布,消除了能量不均 匀引起的不良效果 | 适用于所有激光波段,整形 后光束均匀性>90% | 应用于激光 准直镜,光 束整形系列 产品 | 核心光学设计技术, 对应 2项实用新型专 利,具体如下: 1、一种激光线性光 斑整形光学系统 [ZL201921093478.8] 2、一种长工作距的 激光光束整形器件 [ZL201921093466.5] |
红外分级 变焦和连 续变焦光 学系统的 设计技术 | 自主 研发 | 搭配不同的红外材 料以及非球面技术, 优化光学系统中产 品的尺寸与性能,主 要分为中波和长波 两种波段,在不改变 光学系统内光学零 件的各表面半径和 材料折射率的情况 下,只是通过改变各 | 利用公司先进加工工艺设计 时加入大口径衍射面,最大 化消除色差提高像质,具体 指标有:焦距变倍精度变化 量≤0.5%,光轴跳动≤1个像 数,最大变倍比切换时间< 2S,跑焦现象为 0,抗冲击 ≤3000g | 应用于红外 连续变焦镜 头,可以用 于灾难预 警、安防监 控 | 本项核心技术对应 3 项发明专利、1项实 用新型专利,具体如 下: 发明专利: 1、一种紧凑型切换 式三视场中波红外 光学系统 [ZL201510994375.9] 2、一种轻量化小焦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 来源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光学零件之间的空 气间隔,改变系统的 焦距,得到不同的放 大倍数和不同的视 场,能在不更换物镜 的情况下,快速由发 现目标到识别或辨 认目标实施切换 | 距无人机型长波变 焦测温镜头 [ZL202011258750.0] 3、一种小型轻量化 中波连续变焦制冷 红外光学系统 [ZL202110906118.0]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五片式紧凑 型中波制冷连续变 焦镜头 [ZL201821361688.6] | ||||
红外硫系 玻璃材料 的提纯生 长技术 | 外购 取得 后自 主研 发 | 公司的红外硫系玻 璃提纯生长技术包 含原料配比提纯和 熔制设备及技术,利 用化学试剂提纯和 蒸馏提纯相结合的 方法来对原料的杂 质进行净化处理,自 制熔制设备及技术 工艺,熔制后进行退 化处理消除内应力。 该技术制备的红外 硫系玻璃生产效率 高、周期短、成本低, 并具有优良的温度 —粘度特性;最重要 的是具有较低的折 射率温度系数,因此 在红外热成像系统 的热离焦调整和色 差校正中具有重要 作用 | 折射率 nλ:±3×10-4,υ10.6: ±0.8%, 杂质含量 0.05≤S<0.2 @每 100cm3玻璃总横截面积 | 应用于红外 热成像全系 列产品 | 核心材料制备技术, 对应 5项发明专利, 具体如下: 1、一种高性能硫系 玻璃微球的制备方 法 [ZL201310593026.7] 2、一种硫化物红外 玻璃及制备方法 [ZL201410558086.X] 3、一种硫卤玻璃及 其制备方法 [ZL201410699174.1] 4、一种中红外增益 硫化物光纤及制备 方法 [ZL201510398924.6] 5、一种用于硫系玻 璃边角料再利用的 石英安瓿及硫系玻 璃边角料再利用方 法 [ZL202010323028.4] |
激光辅助 超精密单 点车加工 硬质材料/ 软质材料 技术与工 艺 | 自主 研发 | 该技术通过激光辐 射加热和软化刀具 接触区域,提高材料 的塑性,降低切削 力,减少刀具磨损及 振动。使得金刚石刀 具可以切削脆性更 高的材料,达到提升 表面光洁度的目的 | 以加工 100mm硅衍射面工 件为例,表面粗糙度 Rt≤0.2um,Ra≤0.03um,在硅 上表面光洁度可达到美军标 20/10 | 应用于红外 非球面晶 体、红外激 光晶体与镜 片的加工过 程 | 核心材料加工工艺, 无专利对应 |
无应力精 密光机装 配技术 | 自主 研发 | 该装配技术主要为 装配过程中,合理安 排装配镜片顺序,使 | 整体中心偏<1′,镜片面型几 乎无变化 | 应用于所有 主要产品的 装配过程 | 核心装配工艺,适用 于高精度激光和红 外镜头的装配,对应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 来源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用特制扭力工具,控 制中心偏范围,并利 用胶水固化位置。该 技术主要消除压圈 对镜片边缘产生的 压力,减小压圈压力 对镜片面形的影响 | 1项实用新型专利, 具体如下: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无应力激光 光学系统安装结构 及安装工具 [ZL201921093463.1] | ||||
光学表面 亚纳米超 光滑抛光 技术与工 艺 | 自主 研发 | 该技术采用精细的 抛光粉液在特制的 软胶盘上对光学镜 片进行机械兼化学 抛光,从而达到亚纳 米的表明粗糙度,取 得极少的亚损伤层, 适合于短波长的激 光应用场景,如DUV 和 EUV | 表面粗糙度<0.3nm | 应用于高功 率激光镜片 与镜头、紫 外深紫外激 光镜头等几 乎所有的激 光系列产品 | 核心抛光工艺,无专 利对应 |
(2)发行人科研实力和成果情况
多年来,发行人以光学设计为核心,积极与国内外优质机构与政府开展科研项目,在技术研发持续投入,与快速发展的下游市场紧密衔接。公司在光学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工艺、产品设计与规格、配套软件以及检测方法等不同光学领域获得了业界的认可;截至 2023年 3月 31日,公司已获 95项专利授权,其中有 26项发明专利。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自产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 80%以上,体现了公司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2020年 7月,工信部批准下达 2020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与外文版项目计划(工信厅科函〔2020〕181 号),发行人受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邀请,牵头起草《激光加工镜头》行业标准的计划已经立项。2021年 7月,发行人被认定为工信部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核心技术及发明专利储备系公司获得行业标准牵头制定机会、取得专精特新企业认证的重要考量因素。随着工业制造迈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公司在 AI人工智能检测等系统上的多项核心技术将会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公司向高附加价值的光学视觉自动检测和自动化设备领域发展,为提高光学制造效率提供更好的自动
3) 正在 至报 | 行人研 事的研 期末, | 投入情 发项目 发行人 | 在从事的主要研发项目情况 | ||
在研项目 名称 | 所处 阶段 | 项目负 责人 | 拟投入 费用 | 项目目标 | 技术水平 |
宽光谱成 像系统的 研发 | 中试 | 王国力 | 260 万元 | 公司波长从400nm到1700nm范 围的宽光谱成像镜头应用消色 差设计,不会出现色差现象,并 和宽光谱探测器匹配;实现降成 本设计,逐步覆盖多个波段,满 足多种使用需求 | 近年来随着人眼安全激光 器的使用增多,对人眼安全 近红外波长 1500nm的探测 需求激增,宽光谱成像系统 正好可以满足这一使用要 求。该项目在卫生检疫、航 天、军事、森林防火、安防 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用前景 |
硫系玻璃 压型工艺 及设备研 究与开发 | 小批 量 | 王劲 | 600 万元 | 公司将硫系玻璃的加工工序合 并成三步:挤压棒料、切割、压 型,利用该新技术,可以显著提 高材料的利用率,并且具有很强 的操作性及先进性,可将材料利 用率从现在的 40%-70%提升至 95%以上 | 随着国内红外光学应用的 高速发展,硫系玻璃的需求 量每年预计增长 20%以上, 到 2025 年将达到 40 吨规 模;该技术每年可以帮助公 司节省至少 0.6吨材料,减 少环保风险,助力公司绿色 可持续发展 |
飞秒脉冲 激光镜片 研发 | 小试 | 李全民 | 330 万元 | 本项目拟研发具有高激光损伤 阈值和超低吸收的飞秒脉冲激 光镜片,可应用于半导体照明、 太阳能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微 创医用器械等领域。通过超光滑 抛光、优化镀膜工艺等技术手段 提升表面光洁度和减反射膜的 抗激光损伤能力,从而保证镜片 可承受高功率密度飞秒激光的 连续照射,保证激光传输光路的 稳定可靠运行,有效提升激光精 密加工效果。 | 本项目通过优化镜片的冷 加工工艺,提升超光滑抛光 表面的粗糙度和光洁度;运 用镀膜前基底酸洗技术,可 以有效抑制基底缺陷;通过 优化镀膜工艺有效降低膜 层吸收,提升减反射膜的抗 激光损伤能力。项目产品的 技术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 从而有效提升公司激光镜 头和激光器的品质。 |
大口径红 外晶体材 料和高折 射率、多 光谱硫系 材料研发 | 小试 | 王劲 | 200 万元 | 公司拟对大口径红外晶体材料 进行研发,相比原有口径在板材 宽度和厚度上增加了近一倍,对 宽度大于 100mm的产品产量有 2-3 倍的提升,满足大尺寸产品 的材料需求。 公司拟研制的高折射率硫系材 料应用于红外镜头设计,相较其 它材料可进一步缩短光程并缩 小镜头的尺寸;多光谱硫系材料 适用于多光谱成像系统或制作 滤光片,可同时对可见/短波红 外(0.5~1.7μm)区域以及热红 外区域(8~12μm)成像,能满 | 本项目红外晶体材料研发 对现有的物理气相沉积技 术进行改进,优势显著,能 整合利用生产中的余料,大 大降低材料生产成本,且可 实现大批量生产满足市场 需求。 轻量化、小型化是红外光学 器件的发展趋势,本项目通 过工艺和配料配比实验,研 制出的高折射率硫系材料 可设计出更小更轻、成像更 清晰的红外镜头,多光谱硫 系材料具有较好的透过性 |
在研项目 名称 | 所处 阶段 | 项目负 责人 | 拟投入 费用 | 项目目标 | 技术水平 |
足对可见至中红外区域多波段 滤光要求。 | 能,可以简化多光谱系统。 | ||||
OLED屏 激光修复 系统开发 | 小试 | 赵科鹏 | 300 万元 |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 OLED 屏 激光修复系统,包含多种激光波 长、两种照明系统、激光扫描系 统、狭缝成像系统和视觉成像等 系列子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多路 光学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 本项目产品能广泛运用到 OLED激光修复、检测加工 中,方便客户使用,提升使 用效率。本项目开展丰富了 公司产品在半导体激光加 工领域的应用,巩固了公司 在激光光学元器件领域的 领先地位。 |
镀膜机内 积层激光 清洗机开 发 | 研究 阶段 | 朱华 | 200 万元 | 本项目拟开发用于镀膜机内积 层清洗的激光清洗系统,该机器 特别在激光膜层镀膜机器内壁 的厚膜层和电阻丝处细小缝隙 内的顽固膜层的清洗方面具有 显著优势 | 项目研发成功后可直接应 用于公司现有镀膜设备的 维护保养,提升生产效率, 也可以在光学行业内进行 推广。 |
注:主要研发项目标准为拟投 ②研发投入情况 报告期内,发行人持 发用的原材料成本、研发 如下: | 费用 100万元以上 投入研发,研发 员的工资、折旧 | 用逐年递增,研 摊销、合作研发 | 费用主要包括研 用等,具体情况 | ||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研发费用(万元) | 2,001.32 | 1,684.99 | 1,448.13 | ||
营业收入(万元) | 34,191.50 | 30,941.71 | 26,650.16 |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5.85% | 5.45% | 5.43% |
单位:万元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
人工费用 | 1,426.55 | 71.28% | 1,282.65 | 76.12% | 917.06 | 63.33% |
材料费 | 428.10 | 21.39% | 252.38 | 14.98% | 373.80 | 25.81% |
折旧与摊销 | 105.97 | 5.29% | 86.48 | 5.13% | 87.38 | 6.03% |
股份支付 | - | - | 3.47 | 0.21% | 9.22 | 0.64% |
租赁费/使用权资 产摊销 | 17.95 | 0.90% | 13.95 | 0.83% | 12.41 | 0.86% |
服务费 | 12.10 | 0.60% | 38.64 | 2.29% | 42.69 | 2.95% |
其他 | 10.66 | 0.53% | 7.41 | 0.44% | 5.58 | 0.39% |
项目 | 2022年度 | 2021年度 | 2020年度 |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金额 | 比例 | |
合计 | 2,001.32 | 100.00% | 1,684.99 | 100.00% | 1,448.13 | 100.00% |
1,448.13万 主要以研发 续发展动能, 请海外人才, 研发费用持 数据及指标 普通合伙)出 财务数据及 | 、1,684.99万 员的薪酬与 续对新产品 入先进工艺 增长。 具的“天职业 务指标如下: | |||||
项目 | 2022.12.31/ 2022年度 | 2021.12.31/ 2021年度 | 2020.12.31/ 2020年度 | |||
资产总额(万元) | 57,192.24 | 40,611.28 | 35,579.21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万元) | 37,000.54 | 30,380.15 | 27,157.74 |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 | 34.26% | 22.72% | 18.49% | |||
营业收入(万元) | 34,191.50 | 30,941.71 | 26,650.16 | |||
净利润(万元) | 6,080.27 | 5,444.60 | 4,548.27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万元) | 6,150.73 | 5,443.17 | 4,405.34 |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的净利润(万元) | 5,603.51 | 5,251.26 | 4,073.15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70 | 0.63 | 0.51 |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0.70 | 0.63 | 0.51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6.33 | 17.11 | 17.88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万元) | 3,912.64 | 6,036.43 | 5,472.88 | |||
现金分红(万元) | 0 | 2,169.70 | 1,001.40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 5.85% | 5.45% | 5.43% |
1、新产品开发风险
技术进步和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是发行人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公司目前正积极开发更为高端的光学元件组件产品以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但新产品开发需要一定的开发周期,开发过程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公司存在新产品开发不确定性的风险,开发成功后还存在不能及时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风险。
2、技术升级迭代与研发失败风险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如果公司未能准确预测和把握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未能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响应市场对产品的新要求,在技术与工艺升级方面出现长期停滞,或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将可能面临技术升级迭代以及产品被替代、淘汰的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的光学元件、组件行业均处于不断发展中,公司也在持续跟踪技术、工艺与产品的发展趋势并加大相关研发投入,持续提高产品的性能与稳定性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果公司出现重大研发项目未能如期取得突破、新技术应用不能获得市场认可等情况,将导致公司存在研发失败风险,从而失去技术优势与竞争力,影响公司的持续发展。
3、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下游应用主要为工业激光加工和红外热成像领域,相关应用场景日趋成熟、市场需求日渐突显、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为中国光学产业的发展孕育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吸引了一批业内企业布局相关技术并试图进入这一领域,未来这将导致同行业竞争对手有所扩大。若公司不能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满足客户需求变化,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则不排除同行业公司或市场新进入者推出与公司产品类似或具有替代性的产品,公司将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对公司业绩增长、产品和技术创新持续投入产生不利影响,并使得公司未来产品市场空间受到同行业公司的挤压。
4、贸易摩擦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4,990.69 万元、8,353.47 万元及8,302.7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18.99%、27.39%及 24.62%。未来如果因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导致相关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光学产品采取限制政策、提高关税或其他贸易保护措施,将会对国内光学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发展。
5、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本次公开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黄胜弟、朱敏夫妇。黄胜弟担任公司董事长,朱敏担任公司董事。朱敏直接持有公司 50.37%股份,并担任公司第三大股东威能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并持有威能投资 1.00%的份额,间接控制公司3.93%的表决权。二人合计控制公司 54.30%的表决权。
吴玉堂、黄玉梅夫妇系公司实际控制人黄胜弟、朱敏的一致行动人。吴玉堂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直接持有公司 24.97%股份,并持有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威能投资 34.75%的份额,黄玉梅直接持有公司 0.08%股份。
本次公开发行后,黄胜弟、朱敏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尽管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然而实际控制人仍有可能通过所控制的股份行使表决权进而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等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行使表决权、管理职能或任何其他方式对公司经营决策、人事等进行不当控制,可能对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6、技术人员流失和技术泄密风险
公司主要致力于光学元件、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经营与发展,已经拥有一定的行业技术优势,并积累了一批高素质技术人员,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国内光学元件、组件行业的发展,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技术人才日益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行业内竞争对手对核心技术人才的争夺不断加剧,一旦重要技术人员流失或公司技术人员泄露公司技术机密,将可能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7、存货跌价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 6,969.53 万元、9,816.76 万元及11,783.89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 29.55%、38.16%及 37.52%。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增加,为应对订单需求,公司保持一定的存货规模。若未来因为市场的变化导致存货发生跌价损失,将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8、股东即期回报被摊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16.53%、16.51%及 14.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 0.47元、0.61元及0.64元。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股本将会相应增加。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一段时间的建设期,难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全部效益,募集资金到位后的短期内,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可能会低于净资产和总股本的增长幅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将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股东即期回报存在被摊薄的风险。
二、申请上市股票的发行情况
(一)本次发行的基本情况 | |||
股票种类 | 人民币普通股(A股) | ||
每股面值 | 1.00元 | ||
发行股数 | 2,893.00万股 | 占发行后总 股本比例 | 25.00% |
其中:发行新股数量 | 2,893.00万股 | 占发行后总 股本比例 | 25.00% |
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数量 | - | 占发行后总 股本比例 | - |
发行后总股本 | 11,571.80万股 | ||
每股发行价格 | 29.38元 | ||
发行市盈率 | 60.67倍(按 2022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的 孰低额和发行后总股本全面摊薄计算) | ||
发行前每股净资产 | 4.26元/股(以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经 审计的归属于母公 司股东净资产除以 发行前总股本计算) | 发行前每股收益 | 0.6457元/股(按 照 2022年度经 审计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前 后孰低的归属 于母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除以 本次发行前总 股本计算) |
发行后每股净资产 | 9.75元/股(以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经 | 发行后每股收益 | 0.4842元/股(按 照 2022年度经 |
审计的归属于母公 司股东净资产加上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 净额除以发行后总 股本计算) | 审计的扣除非 经常性损益前 后孰低的归属 于母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除以 本次发行后总 股本计算) | ||
发行市净率 | 3.01倍(按每股发行价格除以发行后每股净资产计算) | ||
发行方式 | 本次发行最终采用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询价配售和网上向 持有深圳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的社会公众 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 ||
发行对象 | 符合资格的网下机构投资者和符合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且在深交 所开户并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账户的境内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机 构等投资者(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证监会及深交所规范性文件 禁止购买者除外) | ||
承销方式 | 余额包销 | ||
拟公开发售股份股东名 称 | 不适用 | ||
发行费用的分摊原则 | 不适用 | ||
募集资金总额 | 84,996.34万元 | ||
募集资金净额 | 75,874.29万元 |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 激光光学产品生产项目 | ||
红外热成像光学产品生产项目 | |||
波长光学研究院建设项目 | |||
发行费用概算 | 1、承销及保荐费用:其中,(1)保荐费用:386.79万元;(2) 承销费用:6,004.29万元; 2、审计及验资费用:1,415.09万元; 3、律师费用:792.00万元; 4、用于本次发行的信息披露费用:499.00万元; 5、发行手续费用及其他:24.88万元。 注:1)以上发行费用均为不含增值税金额;2)合计数与各分项 数值之和尾数存在微小差异,为四舍五入造成;3)前次披露的 招股意向书中,发行手续费用及其他为约 5.90万元,差异原因系 新增根据最终发行情况并纳入发行手续费的印花税。除上述调整 外,发行费用不存在其他调整情况。 | ||
(二)本次发行上市的重要日期 | |||
刊登初询公告日期 | 2023年 8月 2日 | ||
初步询价日期 | 2023年 8月 8日 | ||
刊登发行公告日期 | 2023年 8月 11日 | ||
申购日期 | 2023年 8月 14日 | ||
缴款日期 | 2023年 8月 16日 | ||
股票上市日期 | 2023年 8月 23日 |
1、保荐代表人
本次具体负责推荐的保荐代表人为吕复星和吴韡。其保荐业务执业情况如下:
吕复星先生: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线副总监,保荐代表人,作为项目核心成员曾参与长龄液压、神通科技、江顺科技等多个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作为财务顾问主办人完成汇鸿集团、江苏舜天、弘业期货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财务顾问项目,作为财务顾问协办人参与长龄液压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独立财务顾问项目。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卓品智能推荐挂牌项目。
吴韡先生: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线执行总经理、保荐代表人,作为保荐代表人参与完成恒顺醋业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泽宇智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楚江新材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江苏索普非公开发行股票、雅克科技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作为财务顾问主办人完成汇鸿集团、江苏舜天、弘业期货国有股权无偿划转财务顾问项目。其他主要参与或负责的项目包括双一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利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江苏银行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凤凰传媒集团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等。
2、项目协办人
本次波长光电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的协办人为尹航,其保荐业务执业情况如下:
尹航女士: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参与完成北路智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南大环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苏博特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丰山集团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雅克科技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江苏成套新三板挂牌项目等。
3、其他项目组成员
其他参与本次波长光电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保荐工作的项目组成员还包括:刘惠萍、朱军、梁言、孔乐骏、郑雨曦、周明杰。
4、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 228号华泰证券一号楼 4层 传真:025-83388070
联系人:吕复星
四、保荐人及其关联方与发行人及其关联方之间的利害
关系及主要业务往来情况说明
华泰联合证券作为发行人的上市保荐人,截至本上市保荐书签署日: (一)保荐人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不存在持有发行人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股份的情况。
(二)发行人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不存在持有保荐人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股份的情况。
(三)保荐人的保荐代表人及其配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持有发行人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重要关联方股份,以及在发行人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重要关联方任职的情况。
(四)保荐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与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不存在相互提供担保或者融资等情况。
(五)保荐人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其他关联关系。
五、保荐人承诺事项
(一)保荐人承诺已按照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对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充分了解发行人经营状况及其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履行了相应的内部审核程序。
(二)保荐人同意推荐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相关结论具备相应的保荐工作底稿支持。
(三)保荐人承诺,将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推荐证券上市的规定,自愿接受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管理。
六、保荐人关于发行人是否已就本次证券发行上市履行
了《公司法》《证券法》和中国证监会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规
定的决策程序的说明
发行人就本次证券发行履行的内部决策程序如下:
1、2021年 10月 29日,发行人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该次会议应到董事 9名,实际出席本次会议 9名,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议案》等与本次发行相关的议案,并将该等议案提交发行人股东大会审议。
2、2021年 11月 13日,发行人召开了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出席会议股东代表持股总数 7,243.5551 万股,占发行人股本总额的 83.46%,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议案》等关于本次股票发行上市的有关决议。
3、2023年 2月 10日,发行人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该次会议应到董事 9名,实际出席本次会议 9名,审议通过了《关于更换保荐人及保荐代表人的议案》的议案。
依据《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及发行人《公司章程》的规定,发行人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已履行了完备的内部决策程序。
七、保荐人针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核查结论
及依据
(一)发行人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性
1、发行人研发能力
公司自成立起,专注激光光学与红外光学行业,努力提升自身的光学设计、研发、生产能力并在行业内取得技术领先地位;积极配合激光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响应《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推动壮大新兴装备制造业,促进激
外制造业转型升级 坡国立大学、新加 校研究所的技术合 进,拥有一批浙江 等光学领域优秀科 接从事科研开发的 至 2023年 3月 31 核心工艺相关软件 新“小巨人”企业认 会邀请,牵头起草 发行人技术创新 过多年的技术钻研 光学薄膜的设计与 焦光学系统的设计 体情况如下: | 公司走自主研发与吸收创 先进制造研究院、南京理 ,实现全球范围内科研资 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院所为背景的创新研发 术人员有 73人,约占公 ,公司已获 95项专利授 作权 10项,并通过了国 。此外,公司受全国光辐 激光加工镜头》行业标 技术创新,公司的技术水 备”、“高功率激光镜头制 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核 | 新相结合的 工大学、江 源高效整合 、新加坡国 队,截至 20 员工总数 ,其中有 2 级高新技 安全和激 。 平已处于国 造技术”、“ 技术主要来 |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光学薄膜 的设计与 制备 | 主要分为两类:激光 薄膜与红外薄膜。高 功率激光膜的波长 范围囊括了紫外波 段﹑可见光波段﹑ 近红外与中远红外 波段,包括增透膜﹑ 高反膜﹑分光膜﹑ 滤光膜﹑偏振和消 偏振膜﹑衰减膜﹑ 保护膜等,其中增透 膜在 1064纳米波段 的激光损伤阈值已 经达到 10ns脉宽时 的 40J/cm^2和 6ps 脉宽 1MHZ时的 12 J/cm^2,处于国内外 先进水平;红外薄膜 中硫系红外玻璃的 宽带增透膜和 DLC | 在增透膜方面,表面光洁度 水平可达到 S/D=20/10,镀 膜透过率 Tvag> 99.8%@10600nm或 9400nm 或者 1064nm等,在 1064nm 波段的激光损伤阈值已经达 到 10ns脉宽时的 40J/cm^2 和 6ps脉宽 1MHZ时的 12 J/cm^2; 在反射膜方面,表面光洁度 水平可达到 S/D=20/10,镀 膜反射膜 Rave> 99.8%@355nm或 1064nm或 532nm或 1550nm等; 在部分反射膜上,除了达到 客户的不同反射要求外,实 际应用上比如CO2激光管输 出镜,可承受 300℃以上高 温的长时间使用; 在保护膜上,9400nm或 | 应用于激光 扩束镜﹑反 射镜、准直 镜﹑激光扫 描镜头和各 类红外镜头 的镀膜加工 | 本项核心技术对应 4 项发明专利、8项实 用新型专利。具体如 下: 发明专利: 1、一种红外璃 GASIR1增透膜及其 制备方法 [ZL201410816909.4] 2、一种以硫系红外玻 璃为基底的增透 DLC 膜及其制备方法 [ZL201710570521.4] 3、一种基于碳化硅基 底的CO2反射膜及其 制备方法 [ZL202010322207.6] 4、一种紫外波段超低 吸收双面增透膜及其 制备方法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膜申请了专利并实 现量产,成功设计制 作了可见光和中远 红外的多波段增透 膜 | 10600nm波段,研制出类金 刚石保护膜,在不影响激光 波段的使用性能上,很大程 度的提升了膜层的耐磨性, 耐磨强度达到 GB/T 26331-2010 4.9.2的等级 3; 在红外元件上,如硫系玻璃 上 DLC膜 (Tvag≥92%@8-12um)和 HD膜 (Tvag≥94.5%@8-12um), 以及在锗上镀 HD膜 (Tvag≥95%@8-12um),硅 增透膜 (Rvag≤0.3%@3-5um) | [ZL202110141966.7]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镀覆在红外玻 璃上的增透膜 [ZL201620632323.7] 2、一种近红外到中红 外宽带增透膜 [ZL201720849078.X] 3、一种三波段激光增 透膜 [ZL201920499480.9] 4、一种皮秒激光高功 率增透膜 [ZL201920499410.3] 5、一种耐高温的 CO2 激光增透膜 [ZL201920499500.2] 6、一种 266纳米高功 率激光增透膜 [ZL202120292990.6] 7、一种二氧化碳激光 超硬膜 [ZL202121871397.3] 8、一种超低吸收的 CO2激光双面增透膜 [ZL202220151927.5] | ||
高功率激 光镜头制 造技术 | 公司的高功率激光 镜头制造技术,主要 包括光学设计、光学 加工和镀膜技术,在 光学设计上消除内 反射点、采用无应力 结构设计及装配工 艺,加工方面采用超 光滑加工工艺、处理 好亚表面损伤,镀膜 方面采用高功率膜 系,从而使得高功率 激光镜头能更好地 散热,解决其应用中 发生的温飘和激光 损伤问题。该技术可 以在使用高功率纳 秒激光器以及超快 激光的应用 | 镜片粗糙度<0.5nm,装配后 镜片面型优于 1/4λ,镜片表 面质量 10/5,整体中心偏< 1′,损伤阈值> 40J/cm2@10ns,1Hz,1064nm | 应用于高功 率光纤激光 聚焦镜、皮 秒飞秒激光 器中的激光 镜头 | 本项核心技术对应 2 项发明专利、5项实 用新型专利,具体如 下: 发明专利: 1、一种基于碳化硅基 底的CO2反射膜及其 制备方法 [ZL202010322207.6] 2、一种紫外波段超低 吸收双面增透膜及其 制备方法 [ZL202110141966.7]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皮秒激光高功 率增透膜 [ZL201920499410.3] 2、一种耐高温的 CO2 激光增透膜 [ZL201920499500.2] 3、一种无应力激光光 学系统安装结构及安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装工具 [ZL201921093463.1] 4、一种 266纳米高功 率激光增透膜 [ZL202120292990.6] 5、一种超低吸收的 CO2激光双面增透膜 [ZL202220151927.5] | ||||
激光光束 整形设计 与制造技 术 | 该技术是利用非球 面透镜系统对光束 进行整形,根据光束 应用选择光束照度 剖面,考虑透镜有限 孔径尺寸引起的衍 射效应,采用折射非 球面整形设计。将输 入复振幅分布光束 经过光学系统调制, 变换成输出平面均 匀光束的复振幅分 布,消除了能量不均 匀引起的不良效果 | 适用于所有激光波段,整形 后光束均匀性>90% | 应用于激光 准直镜,光 束整形系列 产品 | 核心光学设计技术, 对应 2项实用新型专 利,具体如下: 1、一种激光线性光斑 整形光学系统 [ZL201921093478.8] 2、一种长工作距的激 光光束整形器件 [ZL201921093466.5] |
红外分级 变焦和连 续变焦光 学系统的 设计技术 | 搭配不同的红外材 料以及非球面技术, 优化光学系统中产 品的尺寸与性能,主 要分为中波和长波 两种波段,在不改变 光学系统内光学零 件的各表面半径和 材料折射率的情况 下,只是通过改变各 光学零件之间的空 气间隔,改变系统的 焦距,得到不同的放 大倍数和不同的视 场,能在不更换物镜 的情况下,快速由发 现目标到识别或辨 认目标实施切换 | 利用公司先进加工工艺设计 时加入大口径衍射面,最大 化消除色差提高像质,具体 指标有:焦距变倍精度变化 量≤0.5%,光轴跳动≤1个像 数,最大变倍比切换时间< 2S,跑焦现象为 0,抗冲击 ≤3000g | 应用于红外 连续变焦镜 头,可以用 于灾难预 警、安防监 控 | 本项核心技术对应 3 项发明专利、1项实 用新型专利,具体如 下: 发明专利: 1、一种紧凑型切换式 三视场中波红外光学 系统 [ZL201510994375.9] 2、一种轻量化小焦距 无人机型长波变焦测 温 镜 头 [ZL202011258750.0] 3、一种小型轻量化中 波连续变焦制冷红外 光学系统 [ZL202110906118.0]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五片式紧凑型 中波制冷连续变焦镜 头 [ZL201821361688.6] |
红外硫系 玻璃材料 的提纯生 | 公司的红外硫系玻 璃提纯生长技术包 含原料配比提纯和 | 折射率 nλ:±3×10-4,υ10.6: ±0.8%, 杂质含量 0.05≤S<0.2 @每 | 应用于红外 热成像全系 列产品 | 核心材料制备技术, 对应 5项发明专利, 具体如下: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长技术 | 熔制设备及技术,利 用化学试剂提纯和 蒸馏提纯相结合的 方法来对原料的杂 质进行净化处理,自 制熔制设备及技术 工艺,熔制后进行退 化处理消除内应力。 该技术制备的红外 硫系玻璃生产效率 高、周期短、成本低, 并具有优良的温度 —粘度特性;最重要 的是具有较低的折 射率温度系数,因此 在红外热成像系统 的热离焦调整和色 差校正中具有重要 作用 | 100cm3玻璃总横截面积 | 1、一种高性能硫系玻 璃微球的制备方法 [ZL201310593026.7] 2、一种硫化物红外玻 璃及制备方法 [ZL201410558086.X] 3、一种硫卤玻璃及其 制备方法 [ZL201410699174.1] 4、一种中红外增益硫 化物光纤及制备方法 [ZL201510398924.6] 5、一种用于硫系玻璃 边角料再利用的石英 安瓿及硫系玻璃边角 料再利用方法 [ZL202010323028.4] | |
激光辅助 超精密单 点车加工 硬质材料/ 软质材料 技术与工 艺 | 该技术通过激光辐 射加热和软化刀具 接触区域,提高材料 的塑性,降低切削 力,减少刀具磨损及 振动。使得金刚石刀 具可以切削脆性更 高的材料,达到提升 表面光洁度的目的 | 以加工 100mm硅衍射面工 件为例,表面粗糙度 Rt≤0.2um,Ra≤0.03um,在 硅上表面光洁度可达到美军 标 20/10 | 应用于红外 非球面晶 体、红外激 光晶体与镜 片的加工过 程 | 核心材料加工工艺, 无专利对应 |
无应力精 密光机装 配技术 | 该装配技术主要为 装配过程中,合理安 排装配镜片顺序,使 用特制扭力工具,控 制中心偏范围,并利 用胶水固化位置。该 技术主要消除压圈 对镜片边缘产生的 压力,减小压圈压力 对镜片面形的影响 | 整体中心偏<1′,镜片面型 几乎无变化 | 应用于所有 主要产品的 装配过程 | 核心装配工艺,适用 于高精度激光和红外 镜头的装配,对应 1 项实用新型专利,具 体如下: 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无应力激光光 学系统安装结构及安 装工具 [ZL201921093463.1] |
光学表面 亚纳米超 光滑抛光 技术与工 艺 | 该技术采用精细的 抛光粉液在特制的 软胶盘上对光学镜 片进行机械兼化学 抛光,从而达到亚纳 米的表明粗糙度,取 得极少的亚损伤层, 适合于短波长的激 光应用场景,如 | 表面粗糙度<0.3nm | 应用于高功 率激光镜片 与镜头、紫 外深紫外激 光镜头等几 乎所有的激 光系列产品 | 核心抛光工艺,无专 利对应 |
核心技术 名称 | 技术介绍与先进性 说明 | 技术先进性指标 | 在主营业务 与产品中的 应用 | 与相关专利对应 关系 |
DUV和 EUV | ||||
上述多 (1)光 公司各 生产加工方 膜工艺包括 | 核心技术的创新性 镀膜 光学产品中,镀膜工 的核心研发创新成 | 要体现在: 艺属于公司生产工艺 ,直接决定了产品的 | 的核心环节,是公司在 质质量。公司主要的镀 | |
膜系类别 | 细分类别 | 应用产品 | 技术特点 | |
增透膜 | ·宽带激光增透膜 ·高功率激光增透膜 ·宽带红外增透膜 ·多波段增透膜 | ·激光扫描镜头 ·激光扩束镜头 ·长波红外系列 ·多视场镜头 | 具备了透过率均匀性好、 激光损伤阈值高和剩余反 射小的特点,能适用于多 个波段同时增透 | |
反射膜 | ·宽角度高反膜 ·高功率高反膜 | ·激光振镜 ·激光腔内镜 | 具备了入射角度范围大和 激光损伤阈值高的特点 | |
偏振分光膜 | ·棱镜偏振分光膜 ·平镜偏振分光膜 | ·激光隔离器 ·激光合束镜 | 能够很好地保护激光器并 维持激光偏振特性 | |
类金刚石膜 | ·类金刚石膜 ·高耐久增透膜 | ·红外镜头保护窗口 ·红外镜头保护透镜 | 具备了耐刮擦耐酸碱等高 耐受性并具有高透过率 |
推荐阅读:
严格控制人员聚集!成都车展8月30日起暂停举办
买辆新小刀电动车无法上路 竟是车牌惹的祸!
快讯丨燕塘乳业上半年营收8.99亿元,冰淇淋雪糕经营业务已停止
版权声明:
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